历史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_600字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听 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历史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_600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出处】《新唐书·魏征传》。

【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历史典故】

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敢于直言不讳地向唐太宗提意见,而且多被采纳。有一次,唐太宗同魏征一起讨论治国之道。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能贤明?怎样叫暗昧?”魏征答道:“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贤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之所以暗昧,是因为只片面地听信少数人的话。从前帝尧明晰地向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仁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听了,十分赞成。

【成长心语】

唐太宗因为善于纳谏,因而成了一代明主。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一个兼容并包的人,无论是什么人的批评或者建议,他(她)都能洗耳恭听。正如明朝陈继儒所说:“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一个人不怕犯了错误,就怕不肯虚心接受人家的劝告、意见和建议。当局者迷,需要旁观者来谆谆告诫,方可脱胎换骨、初露锋芒。

Tags标签
历史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_600字 不着调先生﹌
浏览(180)次  /  历史典故
收藏
推荐(108)次
无视(35)次
pre
play
next
close

历史典故:立木为信_600字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11评论

历史典故:曲江宴_250字

↘荷花开了    9评论

历史典故:奴颜婢膝_800字

快跑外行人    19评论

历史典故:明哲保身_800字

地狱那段情    6评论

历史典故:雁塔题名_200字

゛阳光灿烂下的小幸福    6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随机欣赏
随便挑,随机选,总有无视的~.~
分类 换一批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作文体裁作文素材写作指导故事大全剑灵攻略祝福短信
<<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