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飞飞私服高一话题作文:故乡的梆子声_1200字

-
+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每每午睡醒来,耳边莫名地响起卖豆腐的梆子声。我知道,那记忆中的美味又召唤我了,还有那些属于儿时的快乐。
记忆中,村庄在夏日临近中午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的安静。下地干活的人们还没回来,聒噪的鸭子们还在村外的河里扑腾,狗子们也在原野上疯跑,除了树上的蝉声,整个村里静悄悄的。忽然就传来了“梆梆”的声音,由远处渐近了。不久,一个推小车的中年汉字就拐进了村头。黝黑的汉子把推车停到柳树下,拿毛巾擦把脸,就举起手中磨得黑亮的枣木梆子“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地敲起来。那梆声极有规律,两短一长,节奏分明,不疾不徐,清脆而悠远。
渐渐的,各家里先是探出一个小孩子的头,张望一下。不久,孩子们就厮缠着母亲或奶奶们,端着豆子出来了。每个孩子都兴高彩烈的端一个白碗,跑在最前面。人们聚集到柳树下,黝黑的汉子掀开蒙着的笼布,白嫩的豆腐就安静地躺在那里。那时人们手里没钱,都是用自产的黄豆换豆腐,一斤黄豆换一斤半豆腐。在孩子的馋眼注视中,很快,一个豆腐就换光了。有时,妇女们也嬉闹讨价,但都不是认真的。汉子满意地推着推车哼着小调走了,孩子们则端着豆腐飞剑灵私服资讯网快的往家跑,一边还忙不迭地用手抠一块豆腐放到嘴里。
喜欢听卖豆腐的梆子声,这是我每天的念想。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那卖豆腐的汉子,在敲梆子的时候,并不用力。往往是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一个短细木棒,有意无意的敲几下。声音却传得很远,韵律也很分明。我趁着汉子不注意的时候,也偷偷的敲过梆子,使了很大劲,声音却粗粝不堪。汉子一把抢过梆子,笑着说,你心不静,敲的不好听。我想也对,我惦记着豆腐呢,还没吃到美味,心怎么会静呢?
豆腐是我小时记忆里的美味,那种感觉,比肉来的真切,来得深刻。贫穷的家里很少吃肉的,但豆腐却是必不可少。肉的滋味,由于缺稀,早就模糊不清。而对豆腐的感觉,却是深入到脑髓里的:软软的,嫩嫩的,煮好后,多泡而多汁,嚼一口,香到心里。
记忆中,母亲把豆腐做出很多花样。她说家里穷,咱吃不起肉,可咱自己种豆子,豆腐管够。母亲整天忙完地里忙家里,不会歇脚。她尽己所能的把豆腐做成各种菜肴。母亲炖豆腐的神情很认真,仿佛里面炖的不是豆腐,而是猪肉。她经常唠叨“豆腐纳百味呐”“千炖豆腐万炖鱼呐”。站在灶前的母亲,身形是那么单薄。风风雨雨,她都挺了过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抱怨过一声!
我喜欢听梆子声,那声音能敲进你的心里,让你清明。我又敬佩豆腐。真的,无论你怎样地用沸水煮,即使它膨胀的再大,只要敞开锅盖晾一会,它就又变成入锅时的样子。外表清清白白,方方正正,性极软又极硬,容纳百味,却自有清香。做人有时不也应该和豆腐一样吗?
后来上学了,我再也不像小的时候,听到梆子声就迫不及待的往外跑了。夏日中午,每当梆子声由远及进地传过来,伴随着阵阵蝉的断续鸣叫,再加上偶尔一两声狗的叫声,顿觉清静异常,这便让我觉出了另一些味道。
来到城里,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梆子声了。卖豆腐的都用电喇叭,和汽车喇叭混在一起,吵的人心烦。豆腐也多石膏,煮出来没了泡泡,瓷实的很,有种石头的味道。
这更让我怀念那故乡的梆子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