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叙事散文:花鼓戏 5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听 作文
APP客户端
分享到:
关闭
听作文 - 高二叙事散文:花鼓戏 5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湖北天门市自古就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歌舞之邦。中心腹地天门、沔阳一带,长江之北,一眼平川,百里沃野,沟渠网织,湖塘星布,乃“楚声”和“南风”的繁衍圣地之一,薅草歌、打麦歌此起彼伏,渔歌、硪歌号子冲天,三棒鼓、彩莲船、莲花闹、蚌壳精普及乡野……正是这些民间的音乐、舞蹈、故事、风俗,孕育出了江汉平原独具地方风格的民间剧种――天沔花鼓戏。天门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其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都不时地哼唱花鼓调,更有人说:“听了花鼓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  天门花鼓戏诞生在清代早期,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了,它与沔阳花鼓戏合称为“天沔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等原荆州地区管辖的区域,并常演出于邻近的孝感、鄂南、湘北等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原荆州行署文化局正式定名为“荆州花鼓戏”。  谈到天门花鼓戏,就不能不提到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作《站花墙》。这是一出舞蹈、音乐、唱腔、道白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剧种风格的经典剧目。在天门,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讲的是杨、王两家同朝为官,结成了儿女亲家,杨家公子杨玉春,自幼与燕山天官王洪的女儿王美蓉订亲。可是不久杨家父母双亡,家道衰落,长大成人后的杨玉春前往王家投亲,王父嫌贫爱富,不认这门亲事,并将杨责打40大板逐出门外。王美蓉的贴身丫环春香从中搭桥,使杨王二人订下再结同心之好,却被贼人张宽将春香杀害,并巫陷是杨所为,杨被打入死牢,县官方坤得知冤情,用自己的儿子调换出监牢内的杨玉春,让杨赴京参加科考,杨喜中状元,赶到牢中救出即将处斩的方公子,与王美蓉终成眷属。《站花墙》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故事讴歌了杨王二人坚贞的爱情,揭露了张宽贼子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赞颂了县令方坤父子伸张正义的高贵品德,鞭挞了王父嫌贫爱富的'世俗观念。  天门花鼓戏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无不给观众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优美的唱腔、精炼的唱词,余音绕梁,回味悠长。在老家天门,不论是男人老人,还是老妪稚童,人人都能唱上几句;也不论是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你都能听到这熟悉的曲调。戏曲里的故事情节、剧中人物的扮演者,都是乡亲们在劳作之余、暑热纳凉和茶余饭后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乡亲们的理念中,不会唱天门花鼓戏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天门人。至今我仍能依稀记得小时候跟随大人到邻近的村子观看露天演出时的情景,那时农村文化生活特别缺乏,能看上一场演出对小孩子们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天门花鼓戏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90年代以来,文化多元化对花鼓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剧团陷入了生存危机,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抢就这一传统剧种,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天沔花鼓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个天门人,我为家乡有这一文化瑰宝而骄傲,希望这朵艺苑奇葩能发扬光大,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  如今,这一传统戏曲虽受到影视的冲击,但每次我回到天门时,行走在家乡的乡间小道上,总能听到不知从哪里的喇叭里传来的这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仍能看到不管是哪家乡亲有什么婚嫁喜庆、哪家企业商铺开业庆典,都会请一些民间戏团前来演出助兴。听到这久违的乡音,再看看演出现场的人头攒动,这让我感到丝丝的欣慰,也更激发起我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Tags标签
高二叙事散文:花鼓戏 5 网络收集
浏览(199)次  /  高二作文
收藏
推荐(165)
要加油(1)
pre
play
next
close

高二状物作文:遥望未来,我也要回家

高二状物作文:古风歌曲和童年的电视剧

高二状物作文:每天都在发生

高二状物作文:位高权重

高二状物作文:一朵花

发表评论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每页10条,共0
随机欣赏
随便挑,随机选,总有无视的~.~
分类 换一批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作文体裁作文素材写作指导故事大全剑灵攻略安徒生童话
<<
X